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评论 > 《爱在午夜降临前》:幸存的爱意

《爱在午夜降临前》:幸存的爱意

作者:芷宁| 来源: |点击:加载中|发布时间:2014-01-17

  就角色所处的年龄段而言,《爱在午夜降临前(Before Midnight)》和其前两部《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似乎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片名——二十、三十和四十。就人物情感的进行阶段而言,这一系列的电影似乎又可简单归为——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和落入现实。而就角色的心路历程而言,似乎还可以简略概括为——心悸、澎湃和懂得。最后终因懂得,而继续相守。

  再或者,可以用几句话来形容这几部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历时十八年的心血结晶,第一部仿佛唯美浪漫的“你一直是我生命中永远都不可能重复的一场遭遇(语自安·兰德)。”九年后的第二部便是“任何值得你花时间要在一起的人,你都是在冒终究可能会失去的险(语自尼克·霍恩比)。”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那句“爱他,就是对他的一切保有永远的好奇心,慢慢读他。”到了2013年的第三部,科伦·麦凯恩的话则显得现实而明醒——“大部分有阅历的人都知道,爱是个日日都会变化的东西,你可以得到它,可以维持它,也可以失去它,全看你的投入多少,不过有的时候,爱根本就不在那里。”所幸,第三部的结尾让人依稀感到,爱还在那里,虽然不似年轻时那样浓烈,却落得平实而宁静。

  林克莱执导的影片大多属于“话唠型”,但绝非无聊型,在生动幽默的絮絮叨叨间,观众逐渐理清了人物的心境思绪,也辨识了情感的微妙脉络,特别在这部《爱在午夜降临前》中,观众还看到了岁月的镰刀和留痕,毕竟“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岁月给予感情的不仅有磨砺,还有芳醇。而不同阅历、不同年纪的人,看该片的感觉会不同,尚没被冷酷现实打磨的,或许会感叹年华和激情竟然会那样轻松地流走,和片中人一样为现实矛盾而纠结的,会心有戚戚焉,而已经过婚姻的千山万壑、对现实中的各种缺憾已习以为常的,或许会觉得影片拍得有点浅,点到表皮即止,但也足够看。

  和林克莱执导过的仿佛抽丝剥茧般揭开往事与心路的影片《磁带》不同,“Before”三部曲的对白属于感悟性,虽然也有层次上的递进,但基本上有散文的特点,叙事有点散漫,仿佛水波般无心无绪地因微风而慢慢推开漾去,整体风格不疾不徐,仿佛在和观众随意地聊着老友轶事,但其中关于情感话题的探讨始终存在,这是贯穿全片的主线。到了“Before”的第三部,林克莱承袭了在前两部中为观众们所熟悉的长镜头、看似随机而发的对白以及似有若无的配乐,但它的剧情更基于现实,也许是岁月的积淀、经历的丰富之故,第三部里对情感的触摸拿捏显得更深厚一些,也更经得起琢磨。

  在剧情的架构上,影片特别将曾经男女主人公忧虑过的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都渐成现实,如今的他们偶尔也会像以前那样调情,只是搁在流光中便有了灰烬的影子。这段故事的讲述地点选在了希腊,似乎也是个适宜的选择,在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地方,将累积的矛盾冲突摊开来,颇有点戏剧性,当然最终所有的矛盾依旧存在,并不会因一时一次的争吵而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但生活依旧继续。

  大约因已婚人士大多赞同罗莎蒙德·勒普顿的那句话:“性爱和欢笑,对一段好的关系来说就像心和肺一样重要。”在第三部里,主角裸露的尺度明显大于前两部,特别是饰演女主角席琳的朱莉·德尔佩,而片中夫妻间固定的亲热模式,和所提及的男主角杰西在他第二部书里描写过的曾经激情已相去甚远,至于亲热未完就吵架的场景,则轻车熟路地表现出了婚姻中极其现实的一面。

  影片的结尾进行地宛如生活片段,吵架后,丈夫在水边露天酒吧找到了妻子,并编故事哄她开心,而妻子也愿意配合,这便是一对夫妇还能一起生活下去的原因——还留有残存的感情和理智。毛姆说:“他们说热情没有了,爱仍旧可以存在,他们指的是另外一种东西,感情,好心,共同的爱好,兴趣,和习惯。特别是习惯。”

  据说导演拍摄第一部的初衷是因他偶遇的一个女子,短短的相处让他感到了他们之间回荡着“漂浮在空气里的东西”。而影片在出字幕时致谢的艾米·赖豪普特,便是那个让导演打算把这种微妙的感觉拍成了电影的女子,只是她早在第一部开拍前就香消玉殒了,果然,铭刻绝恋的最佳方式是死亡。

  评论载入中,请稍候.....
收藏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