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评论 > 《隋唐演义》:尊重原著只是旗号

《隋唐演义》:尊重原著只是旗号

作者:和运超| 来源: |点击:加载中|发布时间:2014-01-17

    2013年开年之际,来势汹汹的鸿篇巨制《隋唐演义》一度有重振古装剧的气象,我以为,这部打着评书大家单田芳出品的大戏会让人眼前一亮,结果如今看下来依然让人失望透顶,可气的这部剧还以单田芳金字招牌的名义大张旗鼓的宣传该剧极为尊重《隋唐演义》原著。

    首先就要怀疑一帮创作者究竟有么有人看过原著,古典小说《隋唐演义》号称一百回,是从隋朝开国写到了安史之乱,蜻蜓点水的剧情并不具备多少扎实的内容。真正在民间叫的响的作品是《说唐》,六十四回,以秦琼秦叔宝为主要人物,讲瓦岗寨反隋到李世民夺位登基,这也是说书人关注的作品,电视剧应该是以《说唐》为基础。

    电视剧《隋唐演义》显然是“狸猫换太子”,把单田芳自己加工过的《隋唐演义》评书弄来充数,打着尊重原著的旗号,可看下来让人郁闷的很,罗里吧嗦的20多集过去,瓦岗寨群豪几乎都没见影子,一个程咬金劫皇杠(小说中使用的是“王杠”一词,因为杨林毕竟是靠山王,显然王杠是准确的)故事都绕半天,更不要说小说本身很多混乱不真实的东西在这个戏里被无限放大!实在玷污隋唐历史那么精彩的内容。

    姑且先不说历史本身,就这部戏来讲,秦琼、罗成和宇文成都的故事乍一看,设计还算不错,但反派人物隋炀帝十分糟糕。富大龙之前在看《大秦帝国2》就很别扭,表演太做作,没想到这个隋炀帝更是让人讨厌,好吧,都知道他本身就是荒淫无道的暴君,可是富大龙却把这个可以很精彩的人物演得让人作呕,例如前面最重要的仁寿宫弑父的戏,剧情氛围是足够了,电闪雷鸣,杨广和宇文化及一伙逼宫,杨广亲手把隋文帝除了弑父夺位外,隋炀帝能够登基的关键在于有杨素、杨约两兄弟,张衡这一得力谋主,后面两人都被抹掉,越国公杨素完全是个窝囊废。前面亮相时还和高颎较劲有些气场,隋炀帝登基以后铲除杨素一场戏简直十分荒诞。且不说历史上杨素的本事有多大,就小说《说唐演义》来说,杨素在第35回死于他救助的魏国公李密手上,当时隋炀帝已经开始坐龙舟下扬州,瓦岗寨义军已经初具规模,而电视剧却在瞎扯隋炀帝追查废太子杨勇和高颎下落。

    除了隋炀帝这条线极度恶心之外,第一主人公秦琼也够呛。秦琼的本事虽然不差,但在号称十几个好汉中是名列倒数第几,可偏偏电视剧把秦琼搞得像数一数二,有几次还胆敢和宇文成都过上几招的样子。其实罗成的排名也比秦琼要靠前得多,本领也要强一些。好吧,涂脂抹粉还不够,英雄还要配美人,这部剧硬生生弄出一个玉郡主和秦叔宝谈恋爱,就这个女人把整个戏拖沓的要命,瓦岗寨群豪几乎都晾到一边去,实在让人反感。本来男一号严宽形象气质都很不错,但秦琼这个人物很少看到豪杰气息,王伯当、程咬金、尤俊达、罗士信、李元霸等人更是个个透着弱智和傻气,单雄信、徐茂公、魏征等在一半的时间里都在打酱油,实在让人怀疑单田芳老师如何在看待这样的隋唐英豪,这一群脓包相的家伙居然可以反隋兴唐,真是滑稽透顶。

    本来隋唐历史足够精彩,流传的素材也相当丰富。但现在的主创人员都不正视这些丰厚的戏剧矿脉,随意涂抹,指点江山,之前《隋唐英雄》就已经让人喷饭,这一部虽说比《隋唐英雄》好一点,但仔细看来也相当差劲。去年,我评论过TVB在80年代拍的一部《大运河》,首先,香港电视剧一直都走娱乐路线也都知道,但人物定位,演员表现,即使作为一部戏说剧,今天看下来都比大陆电视剧强得多。对比荒淫暴君隋炀帝的角色,《大运河》是吴启华生平第二部戏,第一部位列主演之一的戏,当时他才20多岁,把隋炀帝的阴狠、虚伪、荒淫和对家人并非全无感情的复杂性格表现的相当不错。再回过头看富大龙,作为出道十来年的资深演员,并非没有演技,但总在这类角色上进行极度夸张的表现,虽说古装戏一举一动要有范,像吴启华演的隋炀帝也时不时有舞台范,但他的表现很自然,不做作,因为隋炀帝是一个有浪漫气息,爱幻想,不切实际,有极重的诗人气质的人。但富大龙只在最后下扬州时卖弄了一下诗歌朗诵,最后被杀时展示了一下他泰然处之的胆色,大多数时候,这个隋炀帝只有虚伪和暴戾一面,性格并不丰富。像隋炀帝为了夺位陷害太子杨勇而害死自己皇妹一段,简直让人觉得恶心,但这并不真实。《大运河》中对隋炀帝妹妹兰陵公主的定位是女一号,她的小名阿五,因为她排行第五,隋文帝的子女前四个都是儿子,老五兰陵公主这个人是历史上有的,很受家人宠爱,她的驸马为北方门阀大族中的人物柳述,而杨广本来希望她可以嫁给夫人萧氏的弟弟。隋炀帝登基后对柳述进行了迫害流放南方,因为柳述和杨勇的关系密切。但隋炀帝对这个妹妹其实很有感情,想留住她,兰陵公主坚持跟柳述一起流放,最后死在了南方。所以,这么混蛋的剧情,大陆版《隋唐演义》还好意思作为正剧,还号称尊重原著?简直荒谬,根本连港剧都不如。在这段兄妹情感上,港剧虽然大量改编,但表现人物性格方面往往比大陆电视剧显得真实可信。

    再说其他方面,李渊本来是隋炀帝表兄,两人在故事层面应该算一条主要的矛盾线,不管真实的历史还是虚构的小说都是这样,偏偏在电视剧中,我们一半时间里根本看不见李渊一家人。直到三四十集以后,李家才因为修建晋阳行宫慢慢浮出水面。这个时候,李世民自然一下子闪亮登场,开始抢戏,极力塑造一代明君的铺垫。对于李渊李世民的形象,一直都认为是还不错,实际上,论才干,隋文帝隋炀帝父子都未必比李氏父子逊色,只不过隋炀帝太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如果他把步子放慢一点,改一改急躁的性格,成就不见得会弱于李世民。像吕思勉这样的史学大家就认为,李渊其实比杨坚昏庸荒淫的多,个人野心也半斤八两。李世民本质上是个才华中等的君主,论武艺他比不过三弟李元吉(在电视剧中,几次点到是大哥李建成武功高强,其实不符合事实。而且,李元吉在历史上是老四,比李玄霸要小),指挥战役方面,李世民一般都看准对方在内讧后才逐个击破,有时候胆子会大一点,敢于冒险,且对方战斗力往往都很一般。善于纳谏这方面他并没坚持到底。论心狠手辣,李世民不比杨广逊色,玄武门是他先动手亲自射死大哥李建成,若论他一贯标榜的宅心仁厚,他却把无辜的建成元吉后代全部杀死斩草除根,有些仅仅是几岁的小孩,这就是被广为称赞的唐太宗。若论仁孝,李世民在当了皇帝后,却几乎再不去和太上皇李渊打照面,仅有的一两次父子同台,是李靖消灭西突厥汗国以后。就连最受器重的魏征,也曾在李世民远眺皇陵感伤长孙皇后早逝而落泪的时候出言讥讽,以为他是想起许久没见太上皇而悲伤。对隋朝,尤其是隋炀帝的渲染,在于李世民登基以后对史官修书的压力,是他一手破坏了中国修史的传统,出现了严重的干扰。但即便如此,保留下的种种细节可见到李世民的为人。

    这个故事拖拉到一半,才因为秦琼老妈大寿,上演了一出群豪聚义的戏码,可给人的感觉是一出闹剧。更别说程咬金在单雄信和罗成之间制造矛盾这个恶心的桥段。而且,罗成性格孤傲也就罢了,单雄信粗豪大度的绿林头目,会被程咬金给煽动也太二了,何况他身边还有徐茂公、魏征这样的军师坐着。到了下半部,瓦岗寨才姗姗来迟,秦琼等人火拼了瓦岗寨,抢了位子,然后程咬金终于当上混世魔王。到这个时候,他们摆明要替天行道,推翻隋朝皇帝,可种种恶行全都是秦琼嘴巴里说出来的,这家伙怎么晓得那么多人家杨广在宫闱的秘密?他是在江湖上到处走动,但也没见几个压榨百姓的恶官,也没见多少民不聊生啊,简直有污蔑的嫌疑哦。因为,隋朝的暴政电视剧中哪里涉及到了?杨广修运河下扬州要到三十多集以后了,李密这个比较反派的人物这时候才刚露脸,而且,什么时候世家大族出身的李密居然成了萧皇后的小白脸了?

    整个剧情不说和真实历史出入之大,当然,无需太较真。但就是和《隋唐演义》《说唐》这样的小说原著和相差也十万八千里啊。王世充第一次露脸居然是在程咬金私自去行刺杨广的时候,这都是什么玩意儿!气势恢宏的反隋大战,就在宇文化及和杨林谋划的两三个阵法中,成了一场场儿戏,十八反王和波澜壮阔的你死我活的争夺,不是被丑化就是成笑话,到后来,居然李密会把萧皇后换到山寨来当压寨夫人?不晓得是单田芳的评书太搞笑,还是电视剧的主创连一点常识都没有,这种不合逻辑的剧情也能堂而皇之的拿来播出吗?

    本来这些演义小说是清朝人写隋唐时代的故事,张口闭口这省那省,皇上前皇上后,各处大把使银子,这些充满“穿越”感的细节就不说了。如果真的剧情尊重原著,也是可以理解。但作为追求好看和认真并重的话,创作班底的细节应该向历史真实有靠拢才能体现价值。从另外一方面说,这部小说也好,什么民间文艺也好,反思的是隋朝覆灭唐朝兴起和瓦岗群豪的命运,这才是这个隋唐故事的核心,怎么着也该是围绕两大主题做文章才靠谱。

    隋朝覆灭确实是自身因素居多,但其实也只是副线,从创作而言,不是最主要的,它不过是提供了瓦岗寨崛起的大背景。但为何人才济济的瓦岗寨也没能取得最后胜利?这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核心,自然还还是自身因素居多,所以,这一段历史故事可以挖掘的空间相当多,也是为什么多年来会被人流传的原因。李密几乎是和瓦岗联系最紧密的名字,这个人本身也有许多让人疑惑的地方,他出身世家大族,才干也不错,也很有声望,和杨素一家关系密切,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揭竿而起反隋的时候,也依靠李密出谋划策,但可惜杨玄感不听李密的意见,导致败亡。翟让的瓦岗军有了李密得以迅速壮大,这是事实。李密攻打粮仓赈济百姓,赢得民心,也是事实。但是,他和李渊父子的恩怨多数时候让观众非议,李密可是在瓦岗军实力最鼎盛时期走下坡路的,关键就是和宇文化及、王世充的先后交手。其实让人怀疑李密的头脑,只知道死盯洛阳,估计他是气不过李渊一早拿下了都城长安,他也就要拼死夺得东都,结果一战宇文化及消耗了巨大实力,丧失了锐气。这个时候的宇文化及是疲惫之师,从扬州辗转西来,李密算是以逸待劳竟然不能歼灭,只是打跑了而已,还消耗了很大元气。宇文化及掌握的是隋军精锐“骁果骑”,堪称天下无敌。同样,李密再战洛阳大败于王世充,大将单雄信、邴元真、张童儿、陈智略等人纷纷归降王世充,一下子瓦岗军开始散架。让人郁闷的是,李密曾经好几次打赢王世充,完全是太过骄傲。另一方面,王世充也不是单纯的莽夫,为人颇有智谋,而且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胡人,因母亲改嫁汉人姓王,所以改名王世充。别说这时候的李密小看王世充,就连李世民后面夺取洛阳也是接连上演惊险一幕,第一次在巡查军情的时候陷入重重围困,差点丢了性命,若不是有尉迟敬德拼死救驾,李世民就提前归位了。第二次攻城战时,李世民亲自披甲上阵,也险遭不测,王世充和守城将士斗志很高,加上投石大炮相助,唐军伤亡惨重,李世民身边大将段志玄都被俘虏,后面战事结束才逃回来。这时,瓦岗不得不投降李渊。投降李渊也罢了,秦琼、徐茂公、程咬金等人都一起成为唐朝名臣,但偏偏李密并不甘心,当然,李渊对待李密本身也有问题,所以,李密在唐朝反复无常,最后败亡也就让人十分感慨,一个曾经有大好机会一争天下的世族子弟,一个人才济济的瓦岗寨首领,最终沦落为反复小人,这等反差,多么让人回味和反省。

    因此,瓦岗群豪的故事本身确实是很好的故事素材,怎么一进入中国影视剧中,就彻底变了味道?虽然中国的影视剧产量已经很庞大,但质量一直没多少提升,甚至还有下滑趋势。许多历史故事都打着所谓为了市场的改编大旗,胡乱涂改,可结果不是什么好看,也不见得都有多大市场。当然,可以认为,没人有必要知道王世充其实是来自西域的胡人,也没多少人追究隋朝“骁果骑”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或者李世民的亲军其实不是重甲,而是轻骑。不错,大概是没多少人会在意这些细节的价值几何。但是,对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处理高下,肯定是体现水平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对待这些过分的瞎掰?一句观众没必要知道,观众不会在意就作为有市场的指标?而且,居然我们的评书大师也在所谓的与时俱进之下,动起了剪刀手,把这些过去的古典小说随意发挥。你说给男主角配上一两个女人谈谈感情也就罢了,但是对一些主要情节也随意改动,居然最后萧美娘会死在李密的瓦岗寨,李密会和王伯当一起战死沙场,这样荒唐的戏码实在是让人感觉匪夷所思了。

    今年不久前还爆出广电总局又进一步限制古装剧的概率,可以认为,是为了针对一些粗制滥造的古装剧,但从另一方面,更加打击了会有严谨古装剧出现的空间。因为,可以觉得观众根本不会在意什么历史故事,自然也更加不会产生严谨历史剧的土壤了,因为这个古老国度今天的子民恐怕已经丧失了对历史文化尊重的态度。当然,老百姓的棍棒对准了广电,广电的棍棒对准了制造者,制造者没有棍棒了,但抛出来的就是一部部更加变态的垃圾,也就更加不知所谓了。

  评论载入中,请稍候.....
收藏留言 返回顶部